羅會廉, 1914年4月生,貴州省普安縣人。抗戰開始便毅然投身革命。他先后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、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訓練班學習,后分配到新四軍游擊支隊(后改為新四軍第4師)從事偵查工作。1944年12月初,羅會廉所在的偵查小分隊到蕭縣執行任務,被日寇20余人、偽軍300余人層層圍住。激烈的突圍戰中, 羅會廉越墻戰敵,飲彈致重傷。敵人從只剩一口氣的羅會廉口中套取情報未果,便殘忍用槍托、石塊一陣猛擊,羅會廉壯烈犧牲。
陳紹培,1903年8月9日生,貴州省桐梓縣人。1937年11月9日,上海全部失陷后,國民政府開始準備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。12月1日,日軍攻占江陰要塞,同日,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,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。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,在這場戰爭中,陳紹培奉命率領全營官兵在南京中華門阻擊日本侵略軍。最終,因敵眾我寡,又缺乏后援,這樣的門,這樣的城因此失手。陳紹培及全營官兵壯烈犧牲。
全正熹,1911年生,貴州省荔波縣人。1930年,全正熹考入貴州陸軍軍官教導團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遷往南京。全正熹將屆畢業,選入中央航校飛行科學習。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,同月17日,空軍對虹口地區日軍司令部和日軍陣地輪番轟炸,首開空戰勝利紀錄,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中國空軍節。在一次戰隊中,他與一駕敵機同歸于盡。全正熹烈士為保衛祖國,抗擊日寇,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,時年僅26歲。
劉眉生,1905年3月生,貴州省遵義縣人。1923年,劉眉生考入貴州省赤水縣崇武軍校,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步兵科,畢業后投身北伐,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,劉眉生隨部隊先后赴南口增援第13軍抗擊日軍,途徑北平附近門頭溝時,遇日軍襲擊兄弟部隊,劉眉生當機立斷率部隊增援,親赴前沿陣地指揮作戰,最終大挫日軍。10月28日凌晨,劉眉生所在的85師遭到日軍猛烈炮擊,在前沿陣地指揮的劉眉生不幸被日軍炮彈擊,壯烈犧牲。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。
陳蘊瑜,又名陳懷珍,1900年2月生,貴州省平壩縣,考入貴州講武學堂第二期。抗日戰爭爆發,日軍侵占南京、濟南后,陳蘊瑜奉命率304團1、3營與日軍對抗取得勝利并收復葦樓。葦樓失守后,日軍組織兵力反撲,他臨危不懼,親臨陣前指揮,成功打退敵兩次反撲,勝利完成牽制敵人,掩護友軍轉移的任務后,決定乘夜突圍。正值部署時,敵發起了第三次猛撲,304團孤立無援,陳蘊瑜遂率隊與敵人短兵相接,終不幸于5月23日中彈光榮殉國。
楊經國,字德一,又名楊全、楊耀生,1916年2月生,貴州省普定縣人。赴北平求學期間,積極參加北平的抗日救亡活動和“一二.九”運動,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7至1939年,作為地下黨留冀參加抗日游擊戰爭。1941年9月,楊經國領騎兵團在定縣楊木村保衛戰斗中取得了勝利,保證了首腦機關的安全。1942年5月下旬,日寇清剿日益嚴重,斗爭日益殘酷,楊經國在一次突圍戰斗中,楊經國的乘馬被炸死,他身軀中彈,壯烈犧牲。
柳樹人,字中華,1905年生,貴州安順縣(現安順市西秀區)人。1924年從黃埔軍校5期畢業分配至國民革命軍第5軍。抗戰爆發后,率團先后參加過臺兒莊戰役、昆侖關大戰等著名戰斗。1942年初,中日戰爭進入新的階段。柳樹人率團參加了著名的同古會戰。會戰期間,后援不至,孤軍與4倍于己的日軍激戰了12天,使日軍遭到重創。而后在增援營救中國軍隊的激戰中,柳樹人身先士卒,壯烈殉國。抗戰勝利后,國民政府鑒于柳樹人的突出表現,追贈為陸軍少將。
陳淑蓉,1920年10 月生,貴州省遵義縣人。1938年,陳淑蓉與進步同學赴延安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。畢業后被分到抗大2分校警衛連當文書,期間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3年4、5 月,日本帝國主義對冀東革命抗日根據地進行“掃蕩”,懷有身孕的陳淑蓉在轉移途中遭到日軍的伏擊,不幸落入魔掌。被押途中,她縱身跳崖,復被抓住嚴刑逼供,但她堅貞不屈, 沒有吐露半句真言,惱羞成怒的日軍最后將陳淑蓉殘酷殺害。
滕久壽,1899年生,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人。1919年畢業于貴州陸軍講武堂炮兵科,先后在黔軍中歷任排長、連長、營長、團長等職。1926年到廣州投奔國民革命軍,1929年被調到第十九路軍吳淞要塞司令部任參謀長。1932年 “一二八”事變爆發后,滕久壽奉命督戰。在激烈的戰斗中,不幸被炮彈片擊中炸斷了他的右手及穿透了胸腹,血流如注,壯烈犧牲。時年33歲。是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局部抗戰以來正面戰場上犧牲的第一位國民黨軍將領。
楊家騮,1905年9月生,貴州省荔波縣人。1926年,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5期步兵科學習。1937年,楊家騮奉令率部參加著名的淞滬抗戰,負責防守嘉定一線,打退敵人多次進攻。淞滬會戰后,楊家騮奉令率部轉移到溧陽之張渚鎮,開始游擊活動,日軍調集優勢兵力,將楊家騮與所部將士圍困于金雞領,楊家騮和所部將士,與日軍激戰七日七夜。 1939年2月,楊家騮奉令率部阻擊沿瑞(昌)武(昌)公路南下日軍主力第四師團激戰中,不幸被敵彈擊中,壯烈殉國。